研修心得7

发布者:岳婷燕发布时间:2020-09-05浏览次数:10

走向语用

----记我的国培之行

记得很多次在填写培训经历的表格时会被要求填写参加过培训的最高级别。回想自己工作十七年来参加过的培训已经不可计数了,但是最高级别是省级的,这个我记得很清楚。我常常会想:国家级的培训会是什么样呢?2015年的金秋时节,我来到江苏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开始了为期10天的国培生活,我终于有机会体验了国培。

报到之前老师们已经为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当我拿到那本内容充实的《培训手册》时我感到了国培的博大。每一天的培训已经安排地细致周到,10天需要用心去感受了。开学典礼上领导以及老师的讲话让我记住了一个词:示范性教师。我来到这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自己,我必须象一颗种子把自己的所得播散到周围同事以及更多同仁的心里去。这使我感到了国培所赋予我们每一个学员那厚重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而只有国培所具有的这种使命与责任使我们不敢有一丝的懈怠。

一、大家讲坛,返璞归真

听过了很多的讲座,习惯了既定PPT的方式,国培课堂上的专家却让我领略了别具一格的教学方式。这里没有说教没有灌输,这里的课堂洋溢着师生真诚的互动交流。老师们习惯于走下讲台,走入学员之中,像久违的老友,似相逢的故交。

——吴忠豪教授“阅读教学三个走向”

犹记得充满活力与幽默的吴忠豪老师,他用真实的数据,鲜活的教学案例大胆地质疑现有的语文课程,并鼓励我们一线教师走出一条“语用”之路:从“教课文”走向“教语文”,从“非本体性教学”走向“本体性教学”,从老师的“教过”走向“学生的学会”,结合教材和课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他的语文教学理念。吴教授感人至深发人深省的课堂令每一位学员终身难忘。他让我懂得:课堂追求的不是表面的精彩而是学生母语发展的真实内在。跨出这一步,找出新出路,语文课海阔天空。语文课程改革,教师人人有责。

——魏本亚教授“习作要与生活对接”

魏老师的课堂是漫聊式开放性的,没有既定的ppt,没有现成的讲稿,只有一个打开的word文档。围绕习作教学,他先让老师们提出问题,然后与老师们一个一个地剖析问题。在剖析过程中,用特级教师于永正习作教学案例,生动地诠释了自己的研究心得。每位老师都认识到学生都有生活,老师要带着孩子在习作过程中找生活,把散点的生活经验聚焦整合梳理提炼,在游戏、观察等学习活动中找到下锅的“米”,相机教给孩子一些习作的“套路”,这与特级教师沙华中关于小学习作教学的观点“写作,就是生活”不谋而合,要调动和保护学生的表达兴趣,读写不可分离,或许习作教学的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特级教师“百花齐放春满园”

精彩的讲坛中高林生老师《优质阅读课的设计》告诉我要“把准学段教学目标”,张学伟老师引导我“找准教学生长点”,张忠诚老师指导我“优化教学设计”,王晓红老师与我对话,结合课例讲解“如何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历数这一位位老师的风采我深切感受到他们正是以自己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告诉我课堂原本应是这样的!坐在这样的课堂上我暗暗下决心:我要清清楚楚地教语文,让我的学生轻轻松松地学语文,让语文成就学生,成就自己!

二、工作坊中,研味正浓

工作坊,顾名思义,干活的作坊。我们这个班,就是一个骨干教师工作坊。班主任以报数的方式将我们32位分成了五个组,在后续的教研活动中都以团队进行活动。它是一种团队参与式教师培训形式。

魏本亚教师给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工作坊,而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查晓红老师和徐州教研室特级教师刘春则以共同备课工作坊《我和祖父的园子》和单元习作教学《雏鹰争章》活动为例,让我们在过程中知道了工作坊要围绕一个主题内容,分组准备设计活动,然后进行交流碰撞,达成共识,接着去实施活动,最后反思总结提升。10天里,我们围绕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进行了两次工作坊活动,包括集体备课、研课上课。尹逊才老师带领我们在学员研讨课后进行复盘式评课活动,寻找问题,给予执教教师以具体的指导帮助。活动中,我们认识到“教学内容的选定是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正如巴班斯基《中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说的:“是教学目的和内容选择方法。”教师要研课标,依文体,知学情,不做教参的搬运工,因为影响学生认知的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在查老师的《秦兵马俑》案例分析中,问题驱动式教学设计模式:语用导向——问题驱动——板块推进,深入我们学员的内心。这种培训设计,摈弃了以往的纯理论灌输,而是在实践中去践行更新后的理念,运用新学的教学策略,用实践去验证理论的科学合理性,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三、关照内心,执着坚守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归纳本次国培的精髓的话,这个词非“语用”莫属 。课程改革提倡“语用”,课堂教学落实“语用”,百家讲坛聚焦“语用”。当这次培训的精髓印证了我先前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的方向是正确的时候,我无比的激动与自信。

崔峦先生曾提出“我们的语文教学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怎样教?”这三个问题,我也在语文教学中思考着摸索着提炼着,并提出“追求有语用品质的阅读教学”的想法,通过低年级积累语言、造句、仿写特殊句式,中年级学习构段、独特的表达方式,高年级学习布局谋篇构思立意,来建构小学语用教学的体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在习作要求方面,便突出了阶段性特点:低年级写话应着重指导学生清楚连贯地表达;中年级则应注重并坚持进行各种结构段的训练;高年级着重练习写篇的训练。我也有这方面的操作。

如写篇,构思是关键。对于习惯于平铺直叙、横切面没有跨度进行叙事的学生来说,习得构思的方法,就是练习写篇的关键。在五年级人物描写单元教学中,每一篇都有导向习作的语用训练点。其中《刷子李》,除了与前三篇课文一样都是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塑造人物之外,还有一点就是作者冯骥才先生运用了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来突出人物的高超技艺,使得文本更加具体生动,更富有吸引力。我在学生运用已有的认知体会到作者通过刷子李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描写人物之后,抓住描写曹小三的部分内容,进行了巧妙设计:

师:高年级同学,读书时还需要再细致一些,请大家目光锁定6—9自然段,聚焦曹小三的表现。默默地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徒弟曹小三刚开始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

生:可是,就在这时,他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感到有些失望遗憾。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这次他真的是心服口服。

师:我们用条心电图来表现一下曹小三的心理变化好不好?你们自己来试试。

学生板演:

佩服佩服                     心服口服

任意多边形 2

太厉害了!

半信半疑              失望遗憾            名副其实             

有这么神吗?                         徒有虚名呀!                

学生运用阅读揣摩、板演体会的方法,直观形象地体会到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是多么的引人入胜。六年级《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文章,通过三个具体的事例来证明一个观点说明一个道理的论说方法,也在构篇中给学生指明了方法。

如构段,发现特点是要领。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生命》一课的教学中,我就设计了主线问题驱动,板块教学推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来发现作者是怎么表达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呢?首先通过对“飞蛾求生”“瓜苗生长”“触摸心跳”三件事的阅读理解,知道作者表达了哪些感受,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共同点是什么。通过阅读,学生发现作者都是先描写自己观察到的或亲身体验到的一种生命现象,然后表达出对这种生命行为的感受。接着我又让学生思考:这三件事能不能调换一下顺序呢?学生发现不可以,因为这三个段落,这三件事,这三次对生命的感受都是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不可以调换顺序。这是作家匠心独运之所在,也是这篇文章布局谋篇之精妙。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说说自己生活中观察到的一种生命现象,也用这种构段方式来写一写。学生精彩的练笔很好地验证了教学设计的有效,因为我选对了教学生长点。      

19生命生命

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过了几天,竟然冒出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有一次,我用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


回想国培的历程,更多的收获不能用语言一一记录完,更需要日后的反思;更丰富的成果有待于今后的实践。忘不了领导的嘱咐,更忘不了项目负责人的用心良苦和班主任老师的关怀备至。当我整理好自己的思绪我更加明白了班主任尹逊才老师的那句话:我们既要低下头踏实地走路,又要抬起头,仰望星空。

秋叶飘黄的季节是我们收获的时节。我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教育教学岗位,我会用我学到的一切去完成国培赋予我的使命和责任。感谢国培!感恩老师!

马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