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大发〔2002〕4号  关于印发《徐州师范大学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的意见》的通知

创建者:周远发布时间:2019-01-26浏览次数:10

各院系、各部门: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的意见》已经校党委常委会讨论通过,现予印发,望遵照执行。


                                                                                   二○○二年三月一日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的意见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1]5号文件(《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和江苏省教育厅苏教高[2001]67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专业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基本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我校本科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主动适应我国、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人才市场需求,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基本思路是:
    1.有选择地重点发展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类学科专业;
    2.优先发展适应加入WTO之后急需的专业,以及面向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应用型学科专业;
    3.积极探索跨学科设置新兴的交叉学科专业;
    4.在拓宽基础、加强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动态地灵活设置专业方向;
     5.加大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力度,实现传统学科专业的新发展。主干专业应进一步提升优势,新办专业应充分注重办学特色,所有专业都应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与毕业生就业率。
    二、根据目前的基础与发展趋势,到十五期末,本科专业预期将由2001年的33个发展到55个左右。全日制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5000人左右。除技术教育学院和民办二级学院外,其他院系一律停招专科专业(十五期间拟增专业与拟定规模作为指导性意见附后)。
    三、坚持以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的建设发展、有利于培养宽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基本思路,逐步整合专业及相应的教学资源,构建一定数量的具有明显优势特色的学科专业群,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院系调整。具体来说,拟分两步走。十五期间,基本上以二级专业类为主设置院系,院系并存,充分调动各院系办学积极性与主动性,逐步做到按二级专业类设置相关专业或按二级专业类组织招生。2005年前后,由院系并存转向以学院为主。以学科专业间的内在关系为依据,以特色或优势专业为主干构建学科专业群,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重组整合。2002年对4个系进行调整更名,即历史系更名为社会发展学院,经济管理系更名为商学院,信息传播系更名为信息与传播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四、在专业设置自主权下放的背景下,进一步强化专业建设及其自我约束机制。成立徐州师范大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文件另发),论证审批各专业建设方案和人才培养方案,审议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学校与各院系都要进一步强化人才需求预测,强化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及相关职业界的联系,使我校专业设置、建设与管理更好地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受教育者的需求。通过省级、校级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加快形成我校专业建设的亮点和特色,带动全校专业结构的优化和专业建设水平的全面提高。
    五、学科结构的调整与专业设置改造,应该动态把握,与时俱进。既不可因发展变化而忽视总体规划,亦不可因规划既定而守成不变。十五期间拟增专业、专业方向及增设时间,在发展过程中可视情况作必要调整。各院系务必随时留意经济、科技的发展与专业建设的互动关系。学校每年上半年召开一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既审定当年增设专业及培养方案,同时根据形势及各院系建议对规划作适时适度调整。
   六、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专业建设是关系到学校发展的基础工程与系统工程,各相关职能部门均须关注参与,适应专业建设与调整的需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今后新建专业中多单位、多学科共建某一专业的情况较多,各院系应牢固树立学校整体观念,从学校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自觉克服本位主义。专业所在院系的院长或主任为专业建设第一责任人,其他参与单位亦应大力协助,并在承担教学任务、实验实习等方面积极配合。


                  附:关于十五期间专业建设与规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十五期间专业建设与规模发展的指导性意见

院系名称已有专业新增专业调整专业现有规模发展规模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J)
汉语言
对外汉语
 新 闻 学
 汉语言文学(增设涉外文秘方向)1469 1800
法政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J)

法学
  社会工作

治安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公共关系专科专业停招9081200
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

 历史学(S)

行政管理

旅游管理
  公共事业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历史学专业建议改为师范非师范兼招 536800
外国语学院英语(J)
日语
市场营销(国际市场营销)
俄语   英语、日语、俄语3个专业下专业方向再作调整9531400
教育系 教育学(S、含小学教育、学校心理教育两个方向)

学前教育

 心 理 学


217700
音乐系音乐学(S)音乐表演
舞蹈编导

221 400
美术系美术学(S含非师范书法方向)
艺术设计
绘画
318600
商学院(经管系)广告学
 经济学
  财务管理
 市场营销(试办)

  市场营销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告学专业调入传播学院5501200
信传学院(信传系)

教育技术学(S)

 广播电视新闻学


广告学(调入)496800
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J)信息与计算科学
11851200
物理系物理学(S含应用电子技术方向)
  电子信息工程
  应用物理学(含信息物理、医学物理方向)
  通信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调入) 7191100
化学系化学(S)
                      应用化学
制药工程
 环境工程

7141000
生物系生物科学(S含生物技术方向)生物技术
  园 艺

643 800
城环学院 地理科学(S)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
548700
计科与工程学院(计科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J含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应用、远程教育工程等专业方向)增设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工学院计算机专业并入5591200
体育学院体育教育(S)
 民族传统体育
运动训练
557600
工学院测绘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业设计
自动化
 工业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调入物理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调入计科系,专科专业由17个调整到10个。 4809 4500
科文学院                      我校所有非师范专业均可招生22635000
合计 33 27 31766525000

说明:1.本表中所涉及到的专业均为本科专业,采用教育部1998年颁发专业目录名称;
      2.专业标识:S为师范专业,J为师范与非师范兼招,非师范专业不作标记;
      3.除工学院(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保留10个左右专科专业和民办二级学院以外,其他专科专业停招。


CopyRight © 2019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Email:jsnuztjy@jsnu.edu.cn Tel:83403128(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