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入党故事】刘伶伶:百米井下铸就了我拼搏奋进的人生

发布时间:2022-03-09

1976年4月22日,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作为枣庄煤矿女子掘进队副队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时间倒退回1975年10月,枣庄煤矿洗煤厂女职工刘玉琴作为先进生产者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采掘区队长会议。在会上了解到,当时正值“文革”后期,全国煤矿还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然而,煤炭是工业的“粮食”,国家建设需要煤,人民生活需要煤,煤炭生产上不去,直接影响全国的经济发展。回到矿上后,刘玉琴和六名女职工向全矿发出了成立女子掘进队的倡议书。当时矿上刚刚恢复生产,百废待兴,采煤和掘进的比例失调,严重影响了煤炭产量的提高。成立女子掘进队,不仅可解煤炭生产的燃眉之急,还能激发全矿职工的工作热情,对于扭转煤炭生产的被动局面有着重要意义,矿党委立即同意,并作出了成立女子掘进队的决定,得到了全矿女职工的积极响应。我当时是枣庄煤矿矿中的中学老师,为了能为煤炭生产直接贡献一份力量,我也报了名,学校的校长不愿意放,为了表示决心,我又专门写了决心书,得到了矿党委领导的支持。

1975年12月,枣庄煤矿女子掘进队成立了,当时也是全国第一支女子掘进队。为了帮助我们尽快进入角色,成为矿上煤炭生产的有生力量,矿党委专门给我们派来了工作组和顾问。第一批志愿下井的有32人,平均年龄20岁,我当时19岁。我们放弃了教师、医生、机关科员、技术工等原本舒适的工作,在百米井下开始了艰苦的奋斗历程。

井下掘进与岩石煤炭打交道,与风钻大锨做伙伴,对于我们这群20岁左右的姑娘来说,有着许多难关等着我们去闯。枣庄煤矿历经百年开采,摊子大、战线长,工作地点都在十几里以外,上下班从井口到掘进迎头乘电瓶车也要40多分钟,加上建队时正值冬季,上班换上冰冷的工作服,冻得全身发抖。当时女子掘进队的第一个任务,是开掘一条宽3米高2.2米的半煤岩双轨运输巷道,每开掘一米要装煤矸石30余车,平均每人每班在三四百米长的巷道里要往返10余次,而且打眼、放炮、装车、钉道一样都不能少,劳动强度很大。作业迎头躁音响、粉尘大,放炮声震耳欲聋,炮烟刺鼻辣眼,呛得直咳嗽,如遇断层顶板水淋到出汗的身上,特别难受。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分三班作业,一个班一干就是八小时。一个班下来,浑身就像散了架,累得饭也不想吃,倒头就想睡。几个工作日下来,腿和胳膊疼得都抬不起来。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再苦再累也要挺下去。

当时我们总结了一下,要坚持下去,需要过好“三关”。一是过好思想关。树立以苦为乐、以苦为荣的苦乐观,认真学习雷锋、王铁人的先进事迹,告诫自己,越是苦累脏险,越能磨练人的意志,我们决不能半途而废,从而坚定了做铁人拼搏奉献的决心和信心。二是过好劳动观。我们自觉磨练意志,培养毅力,增强体力,养成百折不挠、英勇顽强的作战作风,顺利地度过了最初的疲劳期。三是过好技术关。掘进的打眼、装炮、放炮、钉道,一开始我们都不会。操作风钻时,五六十斤重的风钻在六个风压的鼓动下,像一匹桀骜不逊的烈马,怎么也不听使唤,风送大了抓不住,风送小了就往地下钻,东倒西歪的,搞不好还会断钎子很危险。还有刚学放炮时一手捂耳朵,一手拧放炮器,迟迟不敢下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开展技术练兵,拜老工人为师,请技术员讲课,队员们相互交流,在干中学,干中练。坚持不懈过“三关”,很快成了多面手,打眼、放炮、装车、钉道,样样活都能干。原来不敢放炮的,现在也从容了;原来装车锄不了几锨就张口气喘的,现在也能甩开膀子一口气装满一车矸石;原来矿车掉道10几个人围着团团转也抬不上去,现在两个人一声号子就能把车挪到轨道上。我们的双手结起了厚厚的老茧,我也从班长被提拔为副队长。在几个月的实践、历练中,我们几个队长也都成熟了,能熟练地把握井下的工作程序,一个人独自带班、处理井下安全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遇到危险情况,都是让队员闪开,自己上去解决。为了带头大干,几个队长有个不成文的规定,白天开会值班就夜里下井,夜里值班就白天下去,外出开会学习就头天打个连班。我在女子掘进队工作的两年半时间里,除了外出开会,没有歇过一个班。

1976年4月22日,我和其他4名同志一起,被组织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女子掘进队建立了党支部,我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女子队建设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随着女子掘进队的发展壮大,由第一批32人发展到五批110多人,我们采取老队员认徒弟的方式,言传身教,带好新队员,不断地增强队伍的凝聚力。那时队员们每天扛着钢钎,背着炸药,放炮箱等工具,一路歌声上班去,一路歌声下班来,成为枣庄矿最靓丽的风景线。我们还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各项制度,严格管理,狠抓落实,实行面对面、手对手的现场交接班,严把工程质量关,坚持扣严扣细,大搞劳动竞赛,进一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出现了“一班高二班超三班再创新指标”的可喜局面。为了争分夺秒,我们总是冒着没有散尽的硝烟冲进迎头,经常顾不上吃饭,带到井下的馒头,又原封不动地带回来,那时还不兴奖金,可是大家献公休打连班加班延点,带伤带病坚持工作。我们先后突破了半煤岩月进200米、400米、600米的关口,创出月进613米的最好成绩。打出的巷道,工程质量均为一级品,杜绝了重伤以上事故,多次被矿务局、省煤炭管理局授予“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的光荣称号,队长刘玉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我人生的道路上,这一段历程终生难忘。因为在这里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知道了怎么做才能配得上共产党员的称号。在这里吃的苦、积累的经验,让我终身受用。让我在后来的枣庄煤矿团委书记、枣庄煤矿多种经营公司党总支书记、枣庄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工会主席、枣庄矿务局供应处党委副书记、常州大学后勤集团副书记兼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江苏师范大学后勤集团副总经理等职务任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都能够坦然应对。现在,我退休多年,但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是一名共产党员!


CopyRight © 2021 江苏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投稿信箱:dsxxjy@jsnu.edu.cn Tel:83656076(56076)